腎絞痛發(fā)作,忍痛3小時為急診腦卒中病人進行動脈取栓手術,直至手術結束,自己才去接受碎石治療;碎石后,又馬不停蹄跑去坐門診;坐好門診又來到病房看望早上手術的病人……他就是溫州市中心醫(yī)院神經(jīng)外科主任、主任醫(yī)師陸川。
8月21日上午,陸主任在查房時感覺右側腰部輕微疼痛,他意識到應該是腎結石引起的。查完房,就去做了超聲影像檢查,結果顯示結石只有4mm。心想石頭不大,多喝點水就會隨尿自行排出。第二天清晨4點半,急診接收一名急性腦卒中病人,經(jīng)評估后需要馬上進行動脈取栓手術。接到科室的電話,陸主任二話不說趕緊起床驅車去醫(yī)院。手術從5點開始,偏偏這顆4mm大的結石也在這時作怪,剛開始他感到右側腰部有一點酸脹痛。“病人急需手術,不能放下不管。”于是,陸主任忍痛為病人進行消毒、穿刺、引入導絲……,每一項操作并未因疼痛而有所怠慢,而是更加專注于手術,他說這樣可以讓自己忘記疼痛。然而,隨著手術進程的推進,疼痛越來越明顯,從剛開始的酸脹痛變成了絞痛、劇痛,臉色蒼白,直冒冷汗,甚至還有點惡心。就這樣一直熬到手術結束,已是早上8點,這時他自己才去接受碎石治療。碎石后,又馬不停蹄跑去坐門診;坐好門診又來到病房看望早上手術的病人。
當筆者詢問為什么不請假在家休息幾天時,陸主任只是淡淡地說:“沒什么,職業(yè)病,習慣了。”
外科醫(yī)生一做手術就是5、6個小時,有些復雜的手術時間甚至更長,加上手術期間沒有喝水,注意力高度集中,也不會想到去解小便,坐門診也是如此。長年累月下來,就得了腎結石,外科醫(yī)生中患腎結石的比例很高。
其實,這不是陸主任第一次在工作時發(fā)生腎絞痛。去年3月份的某一天,陸主任在為病人進行血管造影術,手術進行到一半時,突然腎絞痛發(fā)作,讓護士打了一針杜冷丁,暫時緩解了疼痛又繼續(xù)手術。這之后的第二天,陸主任又被排到為一位動脈瘤患者進開顱手術。眼看著手術即將開始,陸主任又突發(fā)腎絞痛,他吩咐好下級醫(yī)生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后,快速跑到碎石室接受治療后,匆忙跑回來接手手術。
? ?對于陸主任來說,病人的生命、健康遠遠比自己重要,自己再痛也要堅持把手術完成。如果不是神經(jīng)外科護士長的“爆料”,我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,有這樣一位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顧,來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的好醫(yī)生。陸主任時刻為病人著想的心和敬業(yè)的工作態(tài)度值得我們學習,而他這種做法卻需要批評。